传统商业街区的文旅复兴之路 - 国内外 - 陕西省房地产商会
微信公众号

传统商业街区的文旅复兴之路

2020-06-23 15:58
\
文旅创新实践,赋予商业街区休闲气质、文化特质,彰显城市品格。开放式商业街区的重构,对消费群的把握文旅业态的创新是重点。
 
1
 
新消费洞察、新业态创新
 
中国商业正在经历着从“前浪年代”到“后浪时代”的变迁,崛起的90后、00后乃至10后用户正在撑起新的消费市场。新商业模式、理念和业态层出不穷,意欲引领崭新的消费潮流,至此,实体商业已大步迈入全新的5.0时代。
 
当次元人类逐渐成为消费主流,赢新世代,则赢未来。5G、电子竞技、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潮玩、艺术、动漫……这些新元素、新玩法的碰撞、交融,究竟,能为未来商业、为5.0商业带来什么?
 
“产品就是场景,分享就是获取,跨界就是连接,流行就是流量,商业共融生命体才可以一站式的解决娱乐和消费需求。商业跨界文旅求变,突出重围“活下去”;纵观国内整个文旅市场的发展,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市场联动性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往文旅方向靠近是一大趋势。”商业通过跨界可以突破原有市场的瓶颈,其中商业综合体板块以都市文旅概念作为重要的载体,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
通过“实景娱乐,影游互联”,实体商业与都市文旅跨界等方面不断致力于行业创新与开发。
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经历疫情的风险挑战,文旅市场在此严峻的环境下如何“活下去”,成为业界认真思考的一大问题。最新两会报告指出“不等不靠,积极应对风险调整,突出重围。”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Z世代当道,都市文旅一站式解决娱乐&消费需求文旅行业,从“前浪年代”到“后浪时代”的变迁,也反映在消费群体的迭代更替。如今,正在崛起的90后、95后、00后用户正在撑起新的消费市场。Z世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第一代伴随手机长大的人群。舍得花钱、冲动消费、即时消费,是最重要的消费特征。目前,针对Z世代的消费品和消费手段,比如盲盒手办、游戏皮肤、IP文创、宠物经济、直播带货,都体现出了消费策略的变化。
 
都市文旅项目在未来,面对Z世代,必须做出大胆的转变。
  · 从吸引力角度讲,要在主题上,快速抓住Z世代的注意力。Z世代的时下热点迅速变化,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机会点是爱好圈层分明,社群组织有序。在主题上的选择决定了对Z世代的吸引力,也就决定了都市文旅项目的生命力。
  · 从变现角度上讲,衍生消费会是都市文旅收入的重要组成。目前,社会的消费品供给极度饱和。独特颜值、IP、收集欲,是Z世代心甘情愿付账的理由。在都市文旅项目中,衍生品消费品、衍生服务,需要从Z世代的直观感受出发,激发消费欲,形成项目的优质变现。

· 五大主题文旅场馆:源自日本东京的华夏世嘉JOYPOLIS室内乐园、动漫形象主题乐园、顶流游戏线下体验馆、国家级电竞场馆、悬浮奥体运动公园。
  · 四大主题酒店:科技视界电竞酒店、摩登黑胶音乐酒店、城市精选英伦酒店、动漫酒店。
  “产品就是场景,分享就是获取,跨界就是连接,流行就是流量。”打造商业共融生命体,才可以一站式的解决娱乐和消费需求。
 
商业街与商业街区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街依托于城市磁极而存在,而商业街区(街区综合体)需要树立自身的磁极;商业街区若是不能作为“城市客厅”承载起城市的公共活动,这也将限制旅游体验和休闲消费。发展开放式街区,对消费人群的把握和文旅业态的创新才是重点开放式街区,应该定位为24小时街区,同时为年轻人提供18点过后的健康生活方式。
 
文旅综合体的多元化、整体化运营策略,助力商业街区的整体经营性、休闲性、娱乐性、文化性。商业街区的改造,重点在融合城市记忆 IP,使得商业街区成为城市独特的生活品牌。
街区场景构建,远不仅是简单提供一个消费场所,同时赋予情感价值,建立有温度的生活空间。商业街区的品质造诣,定位着一座城市的高度。
 
2
 
商业街区的文旅复兴之路
传统的商业街区,一般以物质性商品销售和餐饮业为核心经营内容,经营性和盈利性,自然是商业街区的首要标签。直至今日,商品零售依然是商业街区经营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商业形式的变迁,尤其是电商的崛起对实体零售业造成的挑战,传统的经营模式正在悄然淡化。
作为城市的地标和风景,作为当下精英阶层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的商业街区正日趋走向多元化休闲娱乐综合体。和过去主打商品牌不同,越来越多的新兴商业街区主打体验牌、休闲牌、文化牌。

1. 休闲性
都市的竞争与快节奏,常常把疲惫的烟尘注入居住者们的身心,持续的超负荷压力,需要商业街区的休闲功能,使人们无需远寻天边的风景,商业街区本身便是风景,建筑装饰之美、生态绿色的元素、艺术与时尚的兼容、意式咖啡和南国清茗的甘香……这一切和适意消费带来的轻松释放感一起,使优秀的商业街区成为都市众生的休闲绿洲。

2. 娱乐性
娱乐和休闲,本是硬币的两面,其间细微的差别是休闲偏于静,而娱乐偏于动。运动与挑战的刺激——攀岩、冲浪、潜水、卡丁车等时尚项目的引入、DIY手工的参与性和成就感、秀场互动的现场感和迷醉的光晕……如是种种,除自身的消费性以外,还能带起运动、娱乐项目的周边消费,如今正成为商业街区招徕客流、争取利润和潜在利润的热点所在。
商业街区娱乐化的优秀作品之一: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滨水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半凹型室外演艺场。歌舞、杂技和各种艺术主题展示与清风流水相应和,使每位经历过这里餐饮体验者都留下难忘的多彩记忆

3. 互动性
在日益重视“体验”的当下,人们来到商业街区,不再仅仅是进行以货币换商品的简单目的性交易。高参与度的互动性活动,使游览商业街区成为富含趣味值和精神享受的生活片段。
DIY手工的创造力和个性以及成就感、概念商店中的实体与非实体产品蕴藏的特质美学风和都市轻哲口粮、对另类与小众品味的关照和量身打造……商业街区正在互动性元素的丰富和升级中,由原先简单的供需平台,转变成为客户主体与业种业态相互渗透的魅力动态ing空间。
天津大悦城“骑鹅公社”,环境景观化、业态主题化的购物街区。汇聚了日系物语风、怪谈风、动漫风和都市文艺怪咖品味乃至80年代怀旧风格等等。或深沉,或幽玄,或戏谑,或调侃的种种主题概念元素,从不同角度撩动着当下小资文艺青年群体的兴奋点。体验的欲望和消费的潜能就蕴含在这些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紧贴时代和当下人们心灵的创意中。

4.文化性
什么是当今城市中产以上人群在精神需求方面的主要矛盾?当然是内在自发或自觉的文化艺术需求和有限的业余可支配时间的矛盾。事业与家庭的重重忙碌之余,已无心力去阅读经典华章或钻研艺术典籍。
商业街区文化艺术元素的注入,使人们得以在购物休闲之余以观览欣赏的方式领略这一切——休闲书屋的甜点下午茶与书香、后现代风格雕塑与绘画的点缀、电影体验室与动漫体验室、创意作品的展出、先锋实验戏剧的上演……使得当下的优秀商业街区,成为丰富人们心灵与审美世界的文艺体验场,当代都市文化的品牌精选店。

用高端的生活休闲方式浓缩有质感的时光。一切的意义,最终的指向和归宿,都在于人的生活。尘世繁华间有如许商业街区,它们的存在,为扰扰都市众生收贮了赏心、优游和消费的愉悦。用高端的生活休闲方式,浓缩有质感的时光。
 
 
3
 
从日本商业街区看
古都镰仓,作为日本12世纪的政治中心,随幕府执政而繁荣,又在14世纪幕府时代结束后开始没落。幸运的是,随着江户时代的到来,镰仓作为游览地再复往昔风光,与京都、奈良并称日本三大古都。
虽距东京更近,但镰仓的人流和交通却难与京都和奈良相比。镰仓的整个城市静谧而安宁,因为这种气质,它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多年来无数“镰仓文士”在此流连忘返,日本很多著作中很多处能够看到它的身影。日本著名漫画家井上雄彦出名前,就曾在此地旅居多年,因此其代表作中多次出现镰仓的场景,而这也让镰仓成为众多动漫迷们的打卡圣地。

看似远离人间烟火的古老镰仓,也有商业的热闹与繁华。镰仓小町通是位于镰仓车站前向北延伸到鹤岗八幡宫之间的集市,也是整个城市最著名的商业街。这条主街上聚集了餐馆、精品时装店、咖啡馆、日式甜咖啡馆、纪念品店以及古城特色店等250多家店铺,而从它两侧延展出去的诸多狭长小巷里,不仅能看到充满历史韵味的和式、欧式风格建筑,还能发现香店、手工荞麦面餐馆、复古风的法式餐厅等低调又不失韵味的店铺。这些店铺经常出现在杂志或电视上,吸引无数消费者,每年仅游客就有约1,800万人次。
主推个性,向重复说不。
小町通里的业态和品牌重复率极低。同一品类店铺,大部分最多2-3家,且每家店铺都挖空心思做出特色。即使数量最多的和食店,虽然都为消费者供应镰仓特产——银鱼盖饭,但每家均独创了自己的秘籍,细品之下,皆是不同风味。

得益于这种不追随的原创精神,商街里几乎不存在同质化现象。在小町通里,有几家人气很高的店铺,但它们附近却很少见到“模仿者”。反观国内商业,通常出现一个品牌火了后,周边立刻开业几家与其相似的店铺,当消费者慕名而去时,却难辨真假。
在日本,商家的经营与商店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业街由商店会管理,而商店会则由商家们组成,商家们的自我约束使得商业街的业态有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用文化细节令商业柔软
作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小町通的安静出乎很多人意料。没有满街的人声鼎沸,取而代之的是让人内心得以放松的场景。在小町通,整个时光慢了下来,消费者可以进行各种深度体验:随时找个店铺坐下来休息,吃抹茶冰淇淋,喝咖啡,或者找一家日式料理店,听听老板的故事,细细品味他的拿手之作。
小町通虽然安静,但一点不显沉寂冷清。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这里除了购物消费,还能感受古城商业场景中的文化、历史底蕴,实现情感的链接。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们在运营一条特色商业街区时,总是希望能够热闹,并不断追求最“火”的业态和品牌。往往,街区马上显现同质化问题,由放松的场景变成嘈杂的混乱市场,丧失了本来的风味。以成都为例,周边分布有诸多古镇,但如今很多古镇的场景打造方式照搬、业态重复率很高,甚至同一个古镇设置很多同样的品牌。
如同近年兴起的断舍离风一样,反喧闹也是对传统文旅街区的一种反思:我们尽力打造的氛围,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这种热闹?为什么度假游越来越多地取代观光游占据了旅游市场的主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