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文:长期主义的十大策略 - 人物 - 陕西省房地产商会
微信公众号

黄博文:长期主义的十大策略

2022-11-03 10:51

最近我调研了很多个省,总体感受是当下已经是最糟糕的时候了,如果没有疫情市场需求还是有的,未来行业局部会有好转,但快速上调不太现实。不管未来市场是好还是不好,建议房企都要坚定信心。

 

房地产行业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特别容易引起企业高管们的迷茫和困惑;因为两个阶段的赚钱逻辑不一样。行业上行的发展逻辑是裂变,房企要迅速抓住机会把管理体系和机制朝着快速发展的方向去调整;而行业处于略微的下行期,经营、发展和赚钱的逻辑一定是聚变,房企的组织架构可能会压缩,城市布局也可能会压缩。

 

行业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安安静静在高质量发展模式下去赚小钱、赚慢钱,但是很多企业的经营逻辑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过去高周转时代,指望赚大钱、赚快钱,这样就会很难受、很迷茫,甚至有企业干脆就躺平。

 

基于此,我提出基于长期主义的十大策略。

 

(一) 变逻辑:

 

二十大报告背后蕴含着很多的机会。对于悲观的人,有机会也看不到;对于乐观的人,没有机会也可以挖掘得到机会。所以房企一定要把逻辑调整过来,主要是老板的逻辑。过去的逻辑是“四高一低”:高增长、高利润,高周转、高杠杆、低风险;现在的逻辑完全倒过来了,“四低一高”:低增长、低利润、低杠杆、高风险。适者生存,如果难以适应这个新的逻辑,就很难生存。

 

以高周转为例:高周转本身没有问题。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的高周转是依靠高杠杆来驱动的,现在高杠杆做不到且风险也很大,但是不代表不要做高周转,如果企业的营销能力很强,能够拉动高周转,其实应该鼓励去做。什么是高周转?是通过自有资金快速转动提升使用效率。高周转的大逻辑没变,只是实现的逻辑变了。如果可以从高杠杆驱动的高周转转换成销售拉动的高周转,就会促使销售能力提升。如果能够接受这个逻辑转变,就要把销售能力提高到战略高度,拼命强化企业的销售能力。

 

以品质为例:过去的品质强调增本提质,就是使劲花钱来提高品质,现在利润降低了,如果还依靠使劲花钱提升品质就会亏损。但是,不提升品质也不行,未来只有好房子和好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青睐;这就倒逼房企要少花钱,提高品质。这是新的逻辑。这很难,但是再难也要去做,并且老板要亲力亲为:如何从多花钱做高品质转换成少花钱做高品质。这就意味着房企对城市、竞争对手、客户研究要很深,在特别敏感点上要多花点钱,不敏感点上就不要花钱,总之钱要花在刀刃上。

 

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很多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招采体系、品质工程体系以及设计队伍的能力根本无法支撑低成本、高品质的逻辑。这就倒逼中小房企要优化团队,腾笼换鸟。

 

最近博志成也在帮助一些会员企业去转变逻辑、实现落地。

 

(二) 去库存

 

总体来说就是要瘦身,轻装上阵,让自己的安全垫足够厚;否则就活不下去。无论大中小企业都一样。有些企业过去所赚的钱是一堆卖不出去的车位和商铺等滞重资产,被渠道忽悠了,渠道把好卖房子的卖掉,拿走了佣金。企业财务账上赚了几个亿,但实际上什么也没赚到。所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去解决库存问题,它需要战略高度,需要老板亲自去抓。

 

这就需要企业将现有库存进行盘点,分类处理,强化销售能力和去库存能力,这是重中之重。未来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去库存能力尤其是有难度的产品的处置能力,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能力。很多会员企业自去年10月29日举办的第八届G50董事长峰会《合理增速高质量成长》之后就开始开拓销售能力、发力去库存、着手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样的企业生存韧性更强。

 

(三) 降债务

 

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安全性。未来5~10年,行业的主角是国有企业和区域性的民营企业,与具有开发能力的国有企业合作,或者与具有产品和服务溢价能力的民营企业合作,本身上就是一种降负债,过去一年国企拿了很多土地,它们中很多又没有能力开发,我们会员企业不甘心躺平但是面临土储不足的压力,老百姓又会喜欢买这些国企的房子。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两个主体去合作,对去库存、降风险都会有好处。

 

具体做法上,去年我和会员企业德商交流提到德商2022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负债降下来,降到安全的水平,现在德商就在良性存活;前两个月我和会员企业家乐园交流,家乐园也在做降负债这项工作,并且行之有效。

 

(四) 提品质

 

对品质的理解,不要仅仅理解为产品和服务品质,最重要的是经营品质。什么是经营品质?比如在拿地的时候,要去研判城市特点、地块价值和经营风险,从经营上去把控投资品质。一个月前我去山东烟台,那里的市场很差,甚至买房送三个车位都没有人买,但是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飞龙却着急拿地,在全市都不好卖的时候,它的项目却很好卖,理由是当地老百姓很认可他的品质,愿意购买品质好的房子,所以需求总是有的。

 

企业要重视品质但是千万不要使劲花钱做品质,遇到了限价的城市结果会很惨。多项目运作还要求老板要兼顾销售速度和销售利润率,综合平衡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和经营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房企要思考团队是不是从高周转转化成了高利润的团队,还要思考体系和资源库如何能够支撑。

 

没有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企业未来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低成本好产品的企业基本活不下去,怎么去解决呢?俱乐部一年以来一直在组织会员、或非会员的优质客户,走进高品质的企业去进行参观交流,希望带领会员企业通过研究同类型的企业,借鉴别人去库存、提品质的实战做法。举例来说,会员企业龙信精装修和产品服务都做得很棒,康桥的物业、银川吉泰的产品品质等做得很好,家乐园的乐生活营销模式在区域已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力。G50董事长俱乐部和F100董事长俱乐部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会员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 优布局

 

包含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

 

从产业布局来看,单一的产业布局和过多的产业配套都会有问题,比较理想的是根据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有取有舍,然后重点发育一、两个产业。比如可通过引入教育概念、健康理念卖给业主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还需要别的产业配套支撑生活方式的落地,那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实现。

 

就区域布局而言,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区域协调发展等概念,包括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等,对房企而言,存在结构性的机会。房企要从产业、人口、收入、库存等各角度动态寻找数据。房子同股票有一点类似:都是买预期,买未来,不完全买当下。所以城市研判、项目研判的模型要改变,过去高增长时代的投资拓展模型基本失效了。城市不同,企业不同,完全分化、各有特色,不要想着一套模式打天下。

 

(六) 调结构

 

除了前面提到的产业结构,还有产品结构。未来行业改善需求为主流,过去单一做刚需的企业就要调整产品结构,那么企业就要去思考面对的客户结构、内部的资源结构能不能调整过来,同时这些调整工作还要变成1~3年的经营规划滚动起来,每年不断地优化经营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结构。低容错时代,建议会员企业一定要建立起这套体系。

 

(七) 控节奏

 

要从过去的以投定销,以融定投,变成现在的以销定投、以销定产、产投促销;销售的节奏决定了拿地的时机、拿地的城市和拿地的价格,销售的能力决定了供货的节奏,拿到好的地并有好的生产工艺才能促进销售。这三者要形成一个闭环,很多企业抓了这头放那头,没有形成经营闭环,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考能力,就会在节奏上出现问题。

 

(八) 练内功

 

企业炼内功首先是要练老板的内功,其次还要练组织、练体系、练团队。

 

练老板:老板如何提升?在企业内部手下人不敢提建议,老板要自觉练、自觉反思。行业到了新阶段,老板有没有足够的认识?有没有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取决于老板的思维和格局,这也是我们成立G50董事长俱乐部和F100董事长俱乐部的原因,目的是促进老板和老板之间互相影响。

 

练组织:过去是裂变,现在要聚变,要融合。这个过程特别痛苦,但要去做正确的事,才能活下来。很多会员企业以及观察会员单位,练组织做得还不够,大概率还是高增长时代的组织架构、权责流程。

 

练体系:销售拉动的高周转是法宝,销售能力怎么提升都不为过。会员企业的内部体系与机制建设,都要体现销售为王、全员营销的经营导向。

 

练团队:会员企业团队中不少中高层还是高增长时代的打法,需要改变。

 

以上,归结起来就是提质降本减费增效,最终练成的就是企业深耕的内功。在今年9月2日F100董事长俱乐部成立大会暨首届F100峰会上,我做了《区域型房企,以“深耕”应对行业巨变》,提出了六种深耕模式,深耕区域、深耕模式、深耕产品、深耕服务、深耕客户、深耕自身。如何去深耕,能不能做到深耕都是企业修炼内功的体现。

 

(九) 勇创新

 

创新要把握好度和节奏,不要向左或者向右大转弯,也不要在一个陌生的领域一下子投入太多。不创新肯定也不行,创新过度也不行。二十大报告提到了很多健康、科技、教育的关键词,具体落到地产上,健康与地产融合、教育与地产融合都是有大前途的。

 

企业需要去思考怎么去创新?包括模式的创新、领域的创新、概念的创新等。也可以去会员企业东投地产去研究它的教育产业与地产怎么结合,教育地产如何促进销售。总之,会员企业要务虚和务实结合,征服客户,以更少的成本,做出更好的东西。

 

(十) 树信心

 

对行业总体还是要有信心:短期以变逻辑、去库存、降负债为主,中长期以提品质、优布局、调结构、控节奏、练内功为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