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解读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与新趋势 - 人物 - 陕西省房地产商会
微信公众号

巴曙松解读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与新趋势

2017-12-13 13:46
\

12月9日,主题为“拥抱未来 房地产市场的新机会”的第四届平安地产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举办,樊纲、巴曙松、孙宏斌等大咖碧桂园、世茂、保利、华夏幸福、招商、金地、华润等各大企业的领袖和高层,悉数到场。

昨天(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刚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关于房地产方面提了两句话,
加快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
 


中国房地产市场新趋势:

 

第一,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增量房地产需求确实在呈现放缓的趋势。

 

现在市场上占比越来越大是一个存量市场,大家熟悉的增量时代逐步远去,需求在逐步的放缓,置业人口的占比在稳步的回落。

 

从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发达经济体家庭套数的走势对比来看,大概到了1左右,基本上就是总量大致平衡的阶段。中国的户均套数,2010年户均套数比值到了1。2015年、2016年在1.05、1.06的水平,现在是大致总量平衡。告别增量为主的时代,而且在接近增量新房的峰值在出现。

 

我们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增速上已经向成熟市场收敛开始。

 

第二,增量房开始增长,增速在减少,存量房上升的势头非常猛,越来越多新增的需求,通过改善型需求,通过存量房在满足。

 

2003年北京基本上是新房主导的市场,二手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两个一线城市二手房是新房的三倍,这个过程是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体也走过类似趋势。

 

而且不仅一线城市是这样,也在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总体上到目前为止,中国人买了房子是拿着,他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流通,这也是下一步应该大幅降低的。

 

第三,围绕这些存量房、二手房的交易变化相关新的生态也正在形成

 

按揭贷款这种集中的信息与银行做业务链接,未来很难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二手房的交易是信息的分散,买方和卖方分散,怎么去找到新的信息流?进入这个场景、提供你的金融服务呢?

 

银行间要思考,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包括金融、托管、信息、实有运营。收租,租金,再发REITs,收益率之间的利差,这也是不同业态的不同表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正式进入城市群、城市圈时代。

 

我们用统计数据证明一下,大家都在说逃离北上广深,实际上我们从统计数据来看,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逃离的迹象。北京常住人口也好,幼儿在园人数、小学招生人数还是在向一线城市集中,我看到一个报告很有趣,说这一波的房价上涨跟哪一个经济指标关联度最高?其中一个就是幼儿园在园人数。年轻人居住、养育下一代,这个指标是在集中,涨幅和这个指标关联度很高。

 

总体上来看,房价过万元的城市俱乐部流动人口和房价是正相关的有的城市,你在疏散、驱离低端、中端人口,对这个城市的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个城市群加上六个中心城市,这个口径算一席,我们叫“3+6”,深圳广州、上海、北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可以,就是四大城市群。如果三个城市群加上南京、合肥、武汉、长沙、成都,新房交易接近一半,二手房交易超过七成,再把中心交易活跃的城市,郑州、西安再稍微加进来,很可能有限的几个城市交易、新房和二手房的占比会占到更过的比例,可能是八成甚至更多。

 

第四,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在加剧

 

上市公司的数字是公开披露的,净利润率在下降,或是回归常态,和其他行业相比没有特别高的水平,与此同时行业洗牌。

 

我们前二十大的开发商已经在2017年上半年占到新房销售的1/4。企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变化,也在促使一些开发商探索一些新的商业形态,通过自有的品牌,通过合作,由开发投资到银行资金传统的形式转到多元化模式的合作。

 

趋势展望:

长效机制、租售同权、共有产权,对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怎么能住得起?这是未来可能政府会着力推动的地方,加大租赁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趋势,对比不同的经济体的结构变化,新房,通过自有居住占有比较大的市场结构。

 

租赁的人群未来会逐步的上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开始变成一个中长期的政策基调,无论是银行还是地产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目前这个政策持续下去。聪明的开发商和银行的合作心态,我觉得明年会有不少的创新。

 

租赁的增长空间非常大,现在还是新房占一半以上的市场结构,所以通过二手房的租赁还有增长的空间,2015年自有住宅是2.2亿套,每年增长2%,租赁比例达到35%,租金水平还在上升中,而且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比例基本上在35%以上,这个也有相应的产业带动作用。

 

目前租金回报率比较低,深圳1.34,开发商一年只能卖10%、12%,还不如一年拿十年的租金回来,未来房子在他手里,他还可以做更多的安排,这是未来的发展需要正式的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