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未来房地产的转型是从房子到模式 - 人物 - 陕西省房地产商会
微信公众号

毛大庆:未来房地产的转型是从房子到模式

2015-12-02 10:01
 
尽管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利好频出,但楼市整体仍显低迷。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初起连续5个季度住宅成交面积出现同比下降,除了个别企业,房产企业业绩普遍走低。房价也已从单边快速上涨转为上下区间波动,房地产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开始放缓,利润率下滑,房企资金短缺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如果你想跟周围的人成为朋友,你随便问其中一个人觉得现在的房价怎么样,肯定能立马和他们聊成一片。”这是人们戏谑当下中国房地产异常火热的一句笑话。但不可否认,在中国,房地产依然是政府、企业及老百姓最关注的大事。
 
尽管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利好频出,但楼市整体仍显低迷。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初起连续5个季度住宅成交面积出现同比下降,除了个别企业,房产企业业绩普遍走低。房价也已从单边快速上涨转为上下区间波动,房地产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开始放缓,利润率下滑,房企资金短缺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目前中国房地产的行业现状如何?在此大环境下,房地产行业该如何突围?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是什么?除了传统意义上投资的学区房,还有什么房产值得投资?日前,在由诺远资产主办的中国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前万科高级副总裁,现在独立创业的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对此分享了他的一些见解。
 
以下为圆桌论坛对话记录,经编辑提炼,有删节。
 
中国房地产行业已告别飞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房地产行业实际上已经告别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在2013年,全国城市的户均拥有房子的数量超过一套。如果一个城市户均超过1.1套房子,人均超过1.1间房子,这里不谈面积只谈套数和房子的数量,那么基本上这个城市的基本需求就饱和了,就算改善也是带有投资性目的的改善。
 
城市居民的户均拥有房子的套数超过了一套,整个中国房地产的住房消费市场就停止了高速增长。大家也慢慢逐渐认识到,其实房地产不能够也不应该依靠政府的调控、政策的刺激,而是会更受市场的驱动,这个是2013年到2014年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从微观的市场来看,2003年到2013年中央出台过179份文件,调控的对象最多的时候是70个大中城市,少则30几个城市。对中国的280个城市来说,就是一个恒定的量,即六七十个城市,这在过去的两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今年房价继续上涨的其实只有10个左右的城市,剩下的50多个并没有涨,这其实就是产能过剩。
 
二三线城市住房供需趋于平衡,大城市刚需却依然催生全新房地产品类
 
这些达到户均一套房的城市,老百姓的住房供需关系基本上趋于平衡,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的换首率立刻停止,即这些城市老百姓的换房间隔时间变得相当长。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人们购买的往往是大户型的房产,他们首次购买就达到一线城市的人们置换房产的水准,这些老百姓买到大户型的房产后,再往上置换的意愿就减弱了。
 
因此,购房的意愿就来自于新涌入的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由于创造性的人口还在上涨,城市的住房远没有饱和。再加之国家号召万众创业创新,又引发了一次人口的流动,进一步集聚了人群。在这样的城市,人们需要房子,实际上又买不起,这就刺激出许多新兴、持有性和经营性的房地产品类,比如青年公寓等。还有把存量资产进行改造,进行经营性的公寓出租。原先依靠土地、供应和销售的模式肯定是不行了,往下中国的房地产怎么走,可能要跟多元化经营、新品类经营有关系。
 
未来房地产的转型是从房子到模式
 
我现在做的优客工场接触的客户群与原先做万科时候是不一样的,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互联网时代确是来到,房地产行业的客户群确实改变。我曾在北京一所广受争议但又发展迅速的优家公寓住了一晚,那里的房子很简陋,以我做了一辈子房地产的观点去看,这简直太简陋了就是集体宿舍而已。但那边却有大概500家住户,且里面有办公的、打球的、做饭的,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是跟我们熟悉的状态完全不同的。
 
这就是把一个集体宿舍放在了一个城市的中心,但投资人非常喜欢这种社群的概念,确实这样的黏性也是我们传统的房产没有的。这样的产品值得打磨和研究。目前纽约也出现了这样的项目,而且是社区自治,社区社员管理资金的公寓,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个不动产的回报率还挺好,客户极其满意。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一个商品,你必须得理解客户,必须得追着时代前进。
 
中国的房地产转型,未来一定是向新的模式转型,投资模式比投资物理的房子来得更有潜力和远景。所以,谁能够发现和制造出新模式,谁就能够变成一个好的投资产品。所谓好的帮助大家做理财的人,其实就是帮助大家发现未来市场中值得投资的、有前景的模式。未来的房地产发展是从房子转到模式。
 
除了学区房,医区房更是未来价值所在
 
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学区房永远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太匮乏了,你如果有一个学区房,真的是可以一直传下去。进军学区房的公寓,或者是宿舍类的项目,是非常好的选择。我最近在纽约看一个项目,我的投资人也在纽约大学做这样一个东西,这都是投资回报很好的项目。我想学校只要是年轻人还存在,有大量的教育需求存在,这个资源是很难以枯竭的。
 
中国即便是到了2026年往后,进入了一个迅速的人口衰减的拐点,北京上海的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仍然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看到2033年前后其实都不存在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区房是非常的保值,可产生投资价值的东西。
 
第二个可以引起关注的,可能在中国更加有意思,就是以后不光是学区房,还可以投投医区房。现在已经有人在北京和上海收购大的在三甲医院边的破楼,旧房子,像好的医院比如上海的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这些附近很难有好的商品房,都是原来的宿舍那些房子。这些房子其实是很老的,但是在北京却有人花一平米两万、五万、八万来买一个在医院旁边的房子,等老龄化到来之后,医区房的价值会比今天的学区房还要大。